海外支付宝充值 文章开始前,我想请你设想一个场景: 一天。 你上了网,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美食博主。 很长一段时间,你一直看他的视频,看他烹饪美食,精心摆盘,感到深深的治愈。 视频里,光影很美。 阳光透过窗子,洒在他身上,一切都静谧宁和。 你怎么也想不到—— 治愈了百万人的他,此时却在计划一场告别: “当你们看到这条视频时,我已经不在了。” “谢谢,再见。” 很遗憾。 我们要在这种情境下,认识一个人。 更遗憾的是。 当我们知道他的名字时,与之伴随的,是他生死未卜的消息。 5月5日晚上10点,美食博主“一食纪”发布了一条名为《谢谢,再见》的视频。 从画面内容和文字来看,该博主疑似轻生。 在这条短短4分钟的视频里,他说自己“前半生,过得很失败”。 他说“我是gay,不用躲躲藏藏的感觉很好”。 “世俗,生活,带给我太多不美好。” 他说“相比遗憾,我有更多的对不起和感谢,但是没有对这个世界的留恋了。” 甚至在最后,还不忘叮嘱大家“不必难过,好好吃饭”。 然而,讽刺的是。 此前他因为性取向受尽白眼,选择离开。 在疑似自杀登上热搜后,他的身份,依旧是那个“被抹去的词汇”。 用生命换来的选择自由,终究成了一个永不会过审的笑话。 某媒体把“我是gay”的字眼打上了马赛克 新闻曝光后,我去看了整段视频。 没有刻意的情绪渲染,也没有濒临绝境的颓然。 只是简简单单几句话,说尽了自己的一生。 然而,也正是这种冷静到极致的态度,让人警铃大作,头皮发麻。 我们心知肚明: 结局大概率不会乐观。 这些年,自行离开的年轻人,“一食纪”不是第一个。 还记得寻亲男孩刘学州吗? 2022年1月24日凌晨,刘学州留下一封遗书。 长眠在了海南三亚。 为什么要走? 因为活着太苦。 出生被父母卖掉,四岁养父母双亡,儿时被男老师猥亵,后来成为校园霸凌受害者。 他的一生,从一开始就写满了苦难。 可命运从未放弃捉弄他—— 2021年12月,刘学州网上寻亲。 历尽千辛万苦,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后,等来的,不是家人的喜极而泣,而是亲生父母的颠倒黑白,和网络上如潮水般涌来的恶意。 他在阴影中越陷越深,最终绝望离开。 再往前数,还有独立摄影师鹿道森。 生前,他是摄影制作人,是追梦者。 然而,鲜少有人知道。 在这些标签之下,他还是一个不快乐的年轻人。 学生时期,备受欺负。 而父母,也一直漠视。 进入社会以后,处处不顺,遍地困苦。 多年来被家人漠视、被欺凌的阴影,在成年后无限放大。 故事的最后,你们也都看到了。 他没有扛过那个冬天。 也没有击败自己的心魔。 这样的新闻,很让人心痛对吗? 但你可能不知道。 他们离去,也被道德审判。 认为不负责。 自私。 软弱。 其实,他们也不想。他们只是病了。 这种病,就是抑郁症。 图:疑知情人士透露,“一食纪”患有抑郁 图:环球时报 图:钱江晚报 一食纪、鹿道森们不是个例,而是9000万人的缩影。 先来给大家看一组数据。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数据显示,全球有3.5亿的抑郁症患者。 而2019年最新数据显示,我国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达6.9%,估算约有9500万患者。 什么概念? 相当于每15个人里面,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。 也就是说,我们身边的亲人、同事、好友,都有可能是抑郁症患者。 相比疑难杂症的百万分之一,这个数据,可以说是触目惊心。 我知道,很多人对抑郁症有误解。 认为这是一种“富贵病”、“矫情病”。 以往,我们了解到它的渠道,都来自娱乐新闻。 比如曾经风华绝代的张国荣,在愚人节当天从酒店一跃而下。 比如那个总是以笑容示人的乔任梁,某天突然传来离世的噩耗。 这样一来,抑郁症好像与“想不开的有钱人”有关,与底层无关。 但事实并非如此。 一方面,不是所有的抑郁症患者,都会出现自杀的倾向。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,可能表现为社交逃避、情绪消极、莫名烦躁等等。 另一方面,抑郁症也不是大家以为的富贵病。 它不分年纪,无论性别,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。 而这,正是抑郁症最恐怖的地方。 你永远不知道,身边那个活力四射的朋友,深夜时饱受折磨,难以入眠。 你也不会知道,那个看起来阳光自信的人,其实想死很多次了。 互联网关于抑郁症比较早的记录,可以追溯到10年前。 2012年3月18日,一个叫走饭的女孩离开了世界。 她的最后一条微博上写着: “我有抑郁症,所以就去死一死,没什么重要的原因,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。” “拜拜啦。” 她走后,有超过100万的人在这条微博下留言。 有人把这里当树洞,吐露自己患得患失的焦虑,和爱而不得的心声。 有的人把这里看作是她为自己立的墓碑。 墓碑之外,年年岁岁,月与灯依旧,只是不见去年人。 一句“这十年,一路走好”,满是沧桑和遗憾。 还有同样身患抑郁的人,在这里用微弱的声音呼救。 “热闹都是别人的,我啥也没有。” “好难过。” 他们不是矫情,也不是无病呻吟。 他们同样只是病了。 而在这样一方小小的天地,他们可以互相安慰,彼此打气。 孤独的人,抱团取暖,生活便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。 这大概,就是走饭留给世界最后的礼物。 让我们回到文章的开始。 从“一食纪”博主留下视频至今,已经三天了,官方还没有他的最新消息。 无数次,我们都希望这是个玩笑。 一觉醒来,他又会开着视频,记录生活的美好。 叮叮当当的碗筷声,菜刀与案板的碰撞。 那不仅是人间烟火,那还是心安的味道。 可等到此时此刻,他还是没有回来。 4.3多万人涌进评论区。 在这里挽回、劝导、呼唤。 有人说: “你知道吗?真的会有人会因为你深夜痛哭。” 有人为他祈祷: “今天是我的生日,我的愿望就是你好好活着。” 有人用自己的故事,劝告他,挽留他。 “我创业亏损4次,现在没车,没房,负翁,没才艺,没工作,也曾想过一了百了,但还是活着,不要想不开,活下去吧。” 有人述说同样的困境: “我也是一个人, 没有社交, 没有朋友, 休息一个人在房间里待着...... 只有太阳落山了才会一个人出去走一走。” 那些素不相识的人,你一句,我一句。用言语系成绳,想将一个生命拉回来。 是的。 人生很苦。 但谁不是在这悲凉的命运之中,跌跌撞撞走完一生的呢? 谁不是在长夜里痛哭,无力语人生的呢? 都没有苦难的免死金牌。 都是凡胎肉体。 都在历劫、吃苦、度难、过关、活着。 活着的过程中,坎坷与怀疑,都是常事。四面楚歌、满目无光,也不稀奇。 但要记住里尔克的一句话: “有何胜利可言,挺住就意味着一切。” 有时候,我们不需要告诉自己,一定要赢,一定要出众,一定要有钱有车有房,一定有出人头地光宗耀祖...... 我们只需告诉自己:熬一熬。 再熬一熬,明天,太阳一定会照常升起。 又有新的烟火气、人间味,让你觉得,这一刻,生活也没那么糟,人生也值得。 花店关了。 花还在开。 玻璃碎了。 能反射更多光芒。 破碎与失去,都是人生常态。在这常态之上,遇见的小欣喜,生出的小确幸,才是活着的意义。 请大家一起关注这个群体。 告诉他们: 你不是孤岛。 在你的身边,有首尾相连的陆地。 你可以广阔而宁静,温暖而自由。只要你愿意。只要你回来。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